什么是佛教? 起源、特点、分支、涅槃等

  • Share This
Jennifer Sherman

关于佛教的一般考虑

佛教是一种建立在印度的东方生命哲学,通过其教义、对宇宙的疑问、愿景和实践,寻求内心的平静,减少人们的痛苦。 与西方信仰相比,没有对神的崇拜,也没有严格的宗教等级制度,因为它是一种个人探索。

通过冥想练习,控制心智,对日常行为的自我分析和修善,他们引导个人获得充分的幸福。 佛教徒相信这种身体和精神的觉悟会引导他们开悟和升华,这种信念也可以在其他灵修道路上找到。

这种宗教或人生哲学在东方国家比在西方国家更常见,也更多地被实践。 阅读这篇文章,了解所有关于佛教的知识,如佛祖的生平、历史、象征、支脉等。

佛教,佛陀,起源,扩展和特点

所有涉及佛教的东西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使一些人在生活中采取一些做法,不一定非要成为这个宗教的一部分才行。 在下面的主题中可以看到佛教的历史,佛陀,它的起源,扩展和特点。

什么是佛教

佛教的特点是利用教义,使人脱离所有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东西,如愤怒、嫉妒和暴力,用爱和良好的态度来交换。 这种哲学中的一个教训是脱离,因为生活中的一切是短暂的,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

此外,佛教还包括基于佛陀教义及其解释的精神传统、信仰和实践,小乘和大乘是其主要分支。 到2020年,它是世界上第四大宗教,有超过5.2亿的信徒。

佛陀的一生

世人所知的佛陀的生平故事是释迦牟尼,公元前563年出生于印度,是释迦王朝的王子。 释迦牟尼在家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免受外界的影响,直到有一天他决定外出,第一次看到一个病人、一个老人和一个死人。

在看到并发现了人类的苦难后,他遇到了一个寻找精神启蒙的旅行者,认为这个人将给他带来问题的答案,于是决定加入修行者的行列,成为一名开明的人。 然后他剃了头,以示谦卑,并将他的豪华长袍换成了简单的橙色套装。

他还放弃了所有的物质享受,只以落在他膝上的果实为食。 这种想法并不很好,因为他开始变得营养不良。 由此,他认为没有任何极端是好的,既不能从快乐中生活,也不能从否定这些快乐中生活,但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在中间。

35岁时,他在一棵树下冥想了49天后,达到了涅槃,创造了四圣谛。 开悟后,他来到恒河岸边的贝拿勒斯城,传播他的发现和事件。

佛教的开端

在佛陀决定与他人分享他的开悟和结束痛苦的道路后,他的教义与印度教的信仰混合在一起,印度教是印度的一种宗教传统,适应于该国的每个地区。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实践和研究它。

在他45岁时,他的学说和教义,如 "四圣谛 "和 "八正道 "已经在印度所有地区广为人知。 然而,在他死后几个世纪,佛教戒律才被确定下来,有两个流派占主导地位:小乘法和大乘法。

佛教的扩张

佛教在鸠摩罗什死后3个世纪传遍了古印度的各个地区。 在7世纪左右传遍亚洲各国后,它最终在印度变得更加被人遗忘,印度教仍然是大多数印度人的宗教。

直到1819年,它才传到欧洲,有一个叫阿瑟-叔本华的德国人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然后它终于扩展到世界各地,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国家有了一些佛教寺院。

佛教在巴西

在巴西,佛教具有与其他国家相似的特点。 例如,这个国家是日本人及其后代的家园,这带来了许多佛教的牧师和导师,他们在巴西各地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的后代成为天主教徒,佛教被遗忘。

然而,根据巴西地理和统计局(IBGE)的普查,从2010年起,佛教的追随者和修行者的数量开始增加。 非日本裔的巴西人开始寻求和研究更多关于这个宗教,并皈依它,尽管许多人皈依其他宗教或没有。

佛教的主要特点

佛教有一些特点,使它对任何人都很欢迎,利用一系列的教义和冥想实践来脱离物质和痛苦,走向精神的进化。 在这种哲学中,没有开始或结束,涅槃是理想的阶段,但它只能被感知,不能被教导。

此外,这个宗教也经常讨论业力的问题,所有的意图和态度,无论好坏,都会在今生或来世产生后果。 重生,或轮回,是生命的自然组成部分,直到人离开痛苦的循环,达到开悟。 这个循环被称为 "三轮",受业力法则支配。

佛教和印度教之间的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在印度教中有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 此外,它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哲学,通过其他民族的方式包含了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信仰,希望通过神灵达到知识。

另一方面,佛教徒不信神,他们通过佛陀的教义寻求涅槃,也就是和平和幸福的状态。 随着它在亚洲各国的传播,它在中国有更多的信徒,成为该国的官方宗教。

佛教符号的意义

像许多其他宗教和哲学一样,佛教也有它在教义中使用的符号。 要发现佛教符号的含义,请阅读以下文本。

佛法之轮

该图像是一个有八个辐条的金色战车轮,代表佛陀的教义,是印度艺术中发现的最古老的佛教符号。 除了 "法轮",它还可以翻译为 "教义之轮"、"生命之轮"、"法轮 "或简称为 "达摩诘"。

法轮与宇宙的主要法则相对应,代表所有佛法的总结,而轮辐则代表八正道,是佛教的主要基础。 换句话说,它描述了众生自然的死亡和重生的循环,直到他们达到开悟,结束这个循环。

莲花

莲花(padma)是一种水生植物,从水中茁壮成长,它的根部穿过湖泊和池塘的泥泞粘液,然后升到水面上开花。 莲花与维多利亚-雷吉亚相似,后者也是一种水生植物,原产于亚马逊地区,但有一些小的区别。

作为佛教的象征,它描绘了身体、心灵的纯洁和精神的升华。 泥水与依恋和自我有关,而在这水中生长的植物到达水面,其花朵绽放,与寻找光明和开悟有关。 此外,在一些亚洲宗教中,如印度教,神灵出现在莲花上坐着冥想。

金鱼和贝壳

在佛教中,金鱼代表修行佛法的众生,不怕堕入苦海,可以选择自己的重生,可以自由地去任何地方。 除了象征好运,这些动物在印度是神圣的,还有其他代表,如自由和恒河、亚穆纳河。

贝壳是保护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软体海洋动物的贝壳。 它们象征着权力和保护,主要是父母和教师等教育和教导生命的权威。 此外,它们还代表着直接的言论和众生从无知中觉醒。

无限结

无限结有流动的、交织的线条形成的封闭图案,它可以被描述为四个相互连接的矩形,两个在左边的对角线上,两个在右边的对角线上,或者,一些相互连接的正方形似乎形成一个六边形。

在佛教中,这个符号代表了所有表现的依存起源和相互关系。 它还象征着慈悲和智慧结合的因果关系,这两个特征对于生活中更充实、更少的痛苦很重要。

小乘、大乘和佛教的不同分支

佛教有几个流派,每个流派都属于不同的分支。 有些比较传统和古老,有些则使用更多的实践来达到与其他流派相同的道路,即开悟。 继续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小乘、大乘和佛教的不同分支。

小乘法

从字面上看,上座部的意思是长老的教诲,是佛教的主要分支之一,以最古老和最完整的佛陀教义记录--巴利文Tipitaka为基础。 这个分支比较保守,专注于这个宗教形式的僧侣生活。

小乘佛教专注于佛法的原则,并以简单的方式对待一切,如纪律、僧侣的道德行为、冥想和内部智慧。 目前,这一分支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老挝和一些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实践最多。

大乘法

大乘的意思是大道,是最多的传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在地球上的时代,随着他的教义在亚洲的传播,其著作以中文保存下来。

大乘佛教是佛教的主要分支,它存在于印度,目前在中国、韩国、台湾、日本和越南都有实践。

其他线段

除了大乘和小乘,佛教还有其他分支,如金刚乘,即喇嘛教,于6、7世纪在印度兴起,当时印度教正在该国重生。 随之,一些信徒受到这种宗教的一些特点的影响,如对神灵的崇拜和仪式。

金刚乘的意思是 "钻石之路",用来维护其思想,有一个等级结构,有一个负责传授知识和实践的大师,称为喇嘛。 例如,达赖喇嘛是这个分支的精神领袖和西藏的政治领袖。

佛教的佛、法、僧三宝

在这个宗教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教义都有它的意义,就像其他宗教或哲学一样。 继续阅读,发现下面的佛、法、僧的概念对佛教来说。

佛陀的概念

佛陀这个名字的意思是 "已经觉醒的人 "或 "开悟的人"。 他是成功开悟并在精神上上升的人,达到了涅槃和智慧的高级阶段。 它也代表了释迦牟尼佛的形象,他创立了佛教。

这个称号是给那些通过向他人传播自己的发现和知识而完全达到精神觉醒的最高水平的人。 例如,在传统的经文中,佛教提到在过去不同时代出现的24位佛。

达摩的概念

达摩(Dharma)一词来自梵文,意思是保持高尚的东西,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确切的翻译。 此外,它在印度宗教或哲学中经常被使用,如印度教,是一种普遍的法律和履行职责。

责任和履行义务确立了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基础,指明了法律规则和每个人的义务。 佛教的佛法被作为每个人达到真理和理解生活的指南。 它也可以被称为自然法或宇宙法。

僧伽的概念

僧伽是一个巴利语或梵语单词,其翻译可以是协会、集会或社区,通常指佛教,特别是指佛教僧侣或佛陀追随者的寺院社区。

因此,僧伽将是所有具有相同目标、生活愿景或目的的社区和团体。 此外,它是由乔达摩在公元前5世纪建立的,以便人们能够全职修行佛法,遵循规则、教义、纪律,远离社会的物质生活。

佛教的四圣谛

佛教最重要的教义和支柱之一是四圣谛,在这四圣谛中没有任何生命是自由的。 要了解更多关于这四圣谛的信息,请继续阅读。

第一个崇高的真理

根据佛教教义,第一条崇高的真理是:生命是痛苦的。 然而,这句话并没有确切的含义,它可以代表从不满到最强烈的痛苦。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以痛苦来自于对失去物质的恐惧,甚至是对自己所依恋的关系和人。

因此,有必要修炼出离,以获得更轻松的生活,更少的痛苦。 例如,佛陀只有在放弃冥想,直到死在树下,试图找到他所寻找的答案时,才最终得以开悟。 一旦他放弃,他就找到了答案并开悟了,所以放弃欲望是结束痛苦的最快方法。

两种痛苦

二苦是指佛教经文中的内在和外在的基本分类。 佛教中的经文一词是指作为高僧大德的口头教诲而被记录下来的经典经文,这些经文可能是散文形式,也可能被拼凑成手册。

这样,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痛苦的起源。 内部痛苦是每个人感受到的痛苦,从每个人开始,它可以是身体上的痛苦,也可以是心理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外部痛苦是来自每个生命体周围的东西,它不可能避免,它可以是风暴、寒冷、炎热、战争、犯罪,等等。

三种痛苦

这个分类谈到了幻觉,因为人类生活在一个第三维的平面,在这个平面上,一切都可以改变,每个人都会因为在这个平面上活着进化而受到影响。 当看到一切突然改变时,人们会感到恐惧和无力,意识到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控制力,这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

痛苦来自于否认这一现实,想要控制外部的一切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每个人只能根据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思考和选择。 人们必须准备好面对事实,在某些时候一切都会结束。

八苦

最后,《八苦经》详细描述了众生将面临的每一种痛苦,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 它们是生、老、病、死、失爱、被恨、愿望无法实现,最后是五蕴。

五蕴是所有的形式、感觉、知觉、活动和意识。 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意识的存在,以及在物质中体验生命和表现痛苦的手段,化身之后。

第二个崇高的真理

第二项真理表明,痛苦是由欲望引起的,主要是对物质和恶习的欲望,因为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久的。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当一个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欲望就会改变,人是不满足的,总是在寻找新的事物和刺激。

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想要一件物品、一种食物、一大笔财产或珠宝。 最好的道路永远是中庸之道,不执着、不马虎,以最好的方式享受生活,但要意识到所有的循环总有一天会结束。

第三项崇高的真理

对结果和所有外部事物的执着会导致痛苦。 当个人从欲望中解脱出来时,这就结束了,而不是当他征服它们时。 然而,阿利卜-阿比-塔利布有一句话对第三项崇高真理作了最好的解释:"脱离并不意味着你应该一无所有,而是没有什么应该拥有你"。

因此,只有当人从欲望中解脱出来,想要占有物质和人,想要控制周围的一切时,痛苦才会结束。 这种执着无非是害怕失去对生活、对他人和对情况的控制。

第四项崇高的真理

最后,第四圣谛谈到了结束痛苦的方法的真相,表明一个人必须做什么来克服这种痛苦的所有原因,走向涅槃。 结束痛苦循环的一个简单而快速的方法是遵循八正道。

要遵循尊贵的八正道,必须学会有正确的理解、正确的思维、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动、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努力、正确的全神贯注和正确的注意力。

四个崇高真理的重要性

四圣谛是佛陀最初和最后的教诲。 当他接近死亡时,他决定在他离开的时间到来之前,回答所有弟子关于这些真理的问题,因此,在45岁时,他解释了对这些教诲的所有重要性。

在佛教学校中,早年专门学习四圣谛,分为三个时期,称为三转法轮。 这种划分使人们更容易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佛陀的这些教义,每个人都看到相同的真理。

痛苦的根本原因

痛苦也来自于生活中各个领域的不和谐。 一切失去平衡的事物都会带来不适和不愉快的后果,直到这种情况得到重新平衡。 继续阅读,发现痛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与物质世界缺乏和谐

和谐意味着没有冲突,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与一切事物、每个人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世界各地的宗教和生活哲学都在谈论在生活中拥有和谐,它的重要性,它涵盖了各种情况。

与物质世界的不和谐导致个人生活中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从阻碍道路到沉迷于毒品、食物、饮料、游戏或性。 修炼超脱是过上没有迷恋或沉迷的轻松生活的关键。

缺少与他人的和谐

从与家人的关系到与丈夫或妻子的关系,与其他人的不和谐带来了整个生活中的沟通和关系问题。 这种不平衡带来了冲突、孤独感和破碎的联系和联盟。

在任何关系中都有几个不和谐的原因,如自私、个人主义、缺乏同情心和情绪失衡。 要想与人和谐相处,必须学会分享、倾听、理解、帮助,而且不能超越对方的极限。

与身体缺乏和谐

与自己的身体不和谐的现象比人们想象的要普遍,因为社会强加了标准,那些不遵循标准的人最终会被嘲笑,被贬低,被排除在社会群体之外。 与身体不和谐不一定要被嘲笑,个人自己不喜欢自己的样子。

拒绝身体外观的想法可能来自于对自己的扭曲看法、迷恋、低自尊、缺乏自爱或创伤。 这个人试图进行手术、节食,在这些过程中花费大量的金钱,因为他们不接受自己的样子。 结果,它可能带来身体健康和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

缺少与心灵的和谐

心灵的不和谐是非常普遍的,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与自己的心灵不一致,例如,他们有焦虑、童年创伤、许多消极或强迫性的想法、缺乏专注力等等。 除了动摇心理和情绪健康,这还会在身体健康方面产生反响。

为了重新平衡和拥有和谐的心态,有必要由专业人士陪同,无论是心理学家、治疗师还是精神科医生。 拥有良好心理健康的第一步是寻求情绪平衡,减少生活中的过度行为。

与欲望缺乏协调

当佛教教导人们痛苦的结束来自于对欲望的脱离时,展示与欲望不和谐的后果似乎是矛盾的。 然而,人类被欲望和好奇心所打动,渴望新奇,这是很自然的,这使得整个社会在不断发展。

物质的东西可以以最好和最可持续的方式使用。 不能发生的是让自己被恶习、自私和物质主义带走,只为积累和拥有最好的物质而活着。 积累在生活中没有用的物质物品会带来道路的堵塞和能量的停滞。

与意见缺乏协调

人类太担心别人会怎么想,这就成了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困扰。 一个人不会为了被接受或取悦社会上的某个人而表现出他或她的方式,表现出与自然不同的东西。

采取别人期望你有的态度是不健康的,这抹杀了每个人的本质,他失去了自主权,面对讨论时无法表态。 此外,当一个人关注别人的评判时,另一个人可能没有评判。

与自然界缺乏和谐

人类与自然的脱节和脱离给人、动物和地球本身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种与自然的不和谐使人认为一切都可以供他享用,资源是无限的。

这种不和谐的后果是森林、海洋、河流的破坏,动物的剥削和灭绝,不可回收的废物的积累,含有有毒产品的食物,使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贫瘠和气候变化。 然而,所有这些行为有一天会以灾难、资源匮乏甚至死亡的形式回到人类身上。

涅槃对佛教意味着什么?

释迦牟尼佛将涅槃描述为一种和平、平静、思想纯洁、安宁、解脱、精神升华和觉醒的状态。 达到这种状态,个人就打破了三摩地轮回的过程,意味着不再需要轮回。

这个术语来自梵文,翻译为停止痛苦。 在佛教中,涅槃的概念可以用于其他情况,例如代表或表示死亡。 此外,许多人把达到这种和平状态视为业力的结束。

因此,要达到涅槃,必须放弃对物质的执着,因为它不会带来精神上的提升,而是带来痛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一个人性格中的负面特征会逐渐减少,直到不再表现出来,如仇恨、愤怒、嫉妒和自私。

As an expert in the field of dreams, spirituality and esotericism, I am dedicated to helping others find the meaning in their dreams. Dreams are a power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our subconscious minds and can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into our daily lives. My own journey into the world of dreams and spirituality began over 20 years ago, and since then I have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se areas. I am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my knowledge with others and helping them to connect with their spiritual selves.